宿迁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提质增效”新平台的实施方案
索引号 014319805/2022-00016 分类 重点工作   民族事务    通知
发布机构 市民族宗教局 公开日期 2021-06-29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提质增效”新平台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平台的质效,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不懈努力,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全市各族群众心中,为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的现代化篇章凝聚力量。

二、工作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式,大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新平台,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质增效”,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有平台、有组织、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有成效。

三、实施内容

创建“红石榴家园”民族团结特色复合平台。总结我市建设“红石榴家园”经验做法,开展互观互学交流活动,不断扩大“红石榴家园”覆盖范围,提高数量;通过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提升质量等推动“红石榴家园”不断提升档次,充分发挥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努力把“红石榴家园”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和谐家园;依托专业民族大学举办培训班,组织基层民族工作干部、部分“红石榴家园”负责人、民族村负责人参加培训,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提升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平台。一是建设民族团结广场,联合住建部门,在县区创建民族团结广场,让群众在户外活动和休闲中受到民族团结宣传氛围的熏陶。二是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公交路线,联合市交通运输部门、交通产业集团等在市中心城区和三县城区确定公交路线,在公交车体、沿线站台等通过车身广告、车内视频、站台宣传画等方式宣传民族团结内容。三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联合市教育部门,促进宿迁中学新疆班学生与内地生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动开展混合编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就餐,支持宿迁中学“民族融合课程基地”项目,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新疆籍学生与内地生和睦相处、结成深厚友谊。四是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中心”,联合宿迁学院共同开展民族理论研究,不断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宿迁成果。

(三)创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平台。组织淮海技师学院、宿迁开放大学、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泗阳中等专业学校等五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点开展珍珠球、蹴球、毽球、陀螺、民族健身操、射弩、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押加等项目训练备赛工作,参加全省“红石榴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各族运动员共同参加比赛、同台竞技等增进交往、增加了解、增厚友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努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四)创建民族地区群众来宿创业就业平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推动“民族8省区(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贵州、云南、青海)适龄劳动力来宿务工就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按照属地化、市民化、均等化的要求帮助民族地区来宿务工就业人员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房屋租赁等问题,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提质增效”新平台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各地民族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职尽责,围绕各项工作部署,坚决扛起使命担当;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举措,按照时间节点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加强统筹协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提质增效”新平台涉及到住建、教育、交通、人社、医保等部门,以及相关高校、乡镇(街道)、城市社区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地民宗工作部门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新平台创建工作的举措、成效和经验,深入报道新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先进典型和鲜活案例,不断扩大新平台产生的社会效益,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全力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