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举办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
- 发布日期:
2025-07-01 - 来源:
- 访问量:1
6月30日下午,由宿迁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宿迁学院联合举办的宿迁市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圆满落幕。宿迁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明建,市民宗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郑卫兵出席研讨会。活动由宿迁学院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苏敏,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平安分阶段主持。
李明建在致辞中指出,宿迁学院与市民宗局紧密协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育人全过程,展现出民族团结工作新面貌:一是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增强民族认同与凝聚力。二是开展多元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宿迁文化旅 共筑团结梦”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宿迁活动,走访宿迁红色之旅、运河文化之旅、西楚文化之旅、民企之旅等主题线路,开展与宿迁民族村共建活动。三是成果显著,相关做法获《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9次,经验得到推广。宿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聚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攻关获教育部项目及省级奖项;在实践育人方面创新构建了“大思政课”体系与“课程成果舞台化”模式。并对进一步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拓展校地协同机制”“构建“1+N”工作体系”三点倡议。
在“戮力同心”经典咏流传展演环节,马院教师与学生代表带来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他们从古老文明的辉煌到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从山河壮丽的赞美到民族精神的传承,用激昂的语调诉说着对祖国的自豪。马院学生代表朗诵《大凉山公益慢火车里的民族团结情》。他们以质朴的语言,讲述大凉山公益慢火车上不同民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故事,展现大凉山深处的民族团结画卷。
南京师范大学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张明明教授受邀为师生们带来“籽籽同行”主旨报告。张教授以“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围绕时代背景、重要论述、理论实践路径、贯彻论述的做法等展开论述。张教授结合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内容等,并站在全球视野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张教授以江苏发展为例,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跨越,本质是56个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进程。他强调,唯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能激发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为强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在学术研讨环节,宿迁学院李正治教授、唐献玲副教授、周东虎老师等分别以“关于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路径”“‘迁’变时空:宿迁城市精神的内涵凝练与当代赋能”等展开论述,探讨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方法创新及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建设。沭阳县、洋河新区作为民宗系统代表分别结合民族村建设、红石榴家园实践活动等为大家介绍了民族工作重点亮点及创新举措。郑卫兵对论坛作总结讲话,并提出校地合作,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民族工作政策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实践课、谱写宿迁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篇章的三点期望。
宿迁学院二级分院统战委员、师生代表及宿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各县(区)民宗局,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民宗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